关于外企和民企,到底选择哪一个?

2024-05-19 04:28

1. 关于外企和民企,到底选择哪一个?

其实这个答案没有绝对之说,究竟是选择外企,还是民企,要看你是什么样的人,想要什么样的工作。
  
 作为一个经历过外企和民企的过来人,这里分享一些亲身的经验和感受,也许可以帮助你在分析判断中,有一些可以比较和衡量的地方。
  
 关于工作方式:
  
 外企一般比较强调流程和规范,这是大家在工作中遵守的信条。围绕着流程和规范,每个人负责相应的职责,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,工作井然有序的展开和推进。出现了问题,或者新增了某项任务,那么相应的部门或者人,坐在一起讨论出一个新的流程,大家继续按照这个流程进行下去。如果工作中出现了问题,那可能是流程中的某项环节出了问题,那么,我们再针对这个流程的漏洞进行优化调整,从而提高工作效率。
  
 在这一点上,民企对于各项工作的展开,也会有相应的流程。只是个人的职位和级别,会相对更重要一些。
  
 关于绩效评价:
  
 外企一般对工作效率比较重视,结果导向,当然这也跟老板的管理风格有关。但从整体上来看,大家还是相对比较看重这件事情带来的实际效益。
  
 民企也会评价工作结果,但是除此之外,对工作方式和进度也会严格把控。每日、每周、每月的书面报告必不可少,另外,工作时长和加班情况,也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是否上心的一个重要标准。
  
 关于沟通
  
 大多数在外企工作过的人员都会感受到,他们对于个人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视,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方式,是职场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。同时,由于崇尚平等沟通的企业文化,上下级之间、同级之间,针对于某件事情,open、平等的沟通,是大家彼此默认的职业素养。
  
 其实对于民企来说,沟通,或者是搞好关系,为人处事,则更为重要。和老板提意见,可能要小心;和同事一起工作,也可能要注意他会不经意间把事情推给你。同时,也要小心很多对人不对事的相处方式。
  
 所以,在经历了外企工作之后,原本看到近年来民企发展迅速,尝试加入民企之后却不到3个月的时间,我还是选择了辞职。
  
 当然,关于这个选择,是大家见仁见智的事情。有些人可能觉得,在这个关口,你的选择可能有稍许任性,但是不管怎样,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,其余的,就留给时间来评判吧。

关于外企和民企,到底选择哪一个?

2. 你该选择外企还是民企?(这里给你点建议)

首先,先把我的履历简单理一下:我97年大学毕业来到上海,第一个工作是中科院上海天文台。本科学计算机,但第一份工作是人力资源。原因不是我选的,而是面试我的老师帮我选的,她觉得我更适合做HR,于是我就成了HR。(遇到人生第一个老师多么重要!)
  
  
 在天文台待了两年不到离开的,原因是想从事业单位去外企。于是去了上海贝尔,那个时候贝尔是央企占主导,所以大概等同国企。三年后外资控股了,变成合资偏外资,我刚去是HR网管,四年后升至HR副总监,再过一年升至HRD,负责人力资源运营。我到贝尔的时候刚开始是做一个网管,那当然是HR的网管,大概做三个月,我就觉得这个网管好像不是我的职业生涯的目标。
  
 ▼
  
 我还记得当时发生了一件事:老板把我叫过去说他的电脑不能发邮件,那我就帮他修啦,这是我的职责嘛,我知道那个电脑是新买的、软件新装的,就是没有理由发不出去啊,我修了半个小时,最后一检查发现原来网线没有插!所以邮件没发出去啊~~那件事给我很大的刺激,我觉得干一个网管的HR好像没什么前途,所以我就去找老板谈,我说:老板,我不是HR的IT。
  
 老板就问我:那你觉得你是什么?我说我是一个有IT背景的HR。这其实就是在职业发展当中的战略定位了,因为老板给我定位成HR的IT,这个实在没什么前途,而我的定位是有IT背景的HR,所以我要做一些事情来证明我是有IT背景的HR。
  
 我做了什么事情呢?当时是99年,我刚去贝尔没多久,我发现这个公司没有什么HR的系统,一切都是手工操作,我就跟老板建议说建个HR系统,老板说这个系统太贵了,他说这个不用,我们这有你就够了。然后我就要做一些事来证明这个系统的价值。
  
 我当时就开发了一个小软件,那个软件很小,只做一件事儿:每天早上8:30,搜索公司今天谁过生日,找到这个人之后呢,系统就自动给他发一封邮件说:尊敬的先生,今天是你的生日,我祝你生日快乐!全家幸福!Balabala~~最后落款写老板的名字。(情商很高,让老板做好人)
  
 这个邮件发出去之后呢,员工就很开心,当时公司有四千多员工,每天约有十个人过生日,这十个人很开心,就来感谢老板,发邮件啊打打电话啊感谢。老板当然奇怪,说这是谁干的呢?就以为是我干的。过了一个礼拜把我叫过去问:哎~~你是不是每天早上八点半发邮件呢?我说没有啊。他说那就怪了,那这个邮件谁发的?我就问他是什么邮件,他说是什么生日祝贺的。我说,哦,那个是电脑自动发的。
  
 他说,哇电脑这么厉害~~我说电脑还可以自己算工资、打考勤。于是这件事就打动了老板,他开始授权我去做系统了。要知道三个月前我游说老板说系统的事,他根本不愿意,说系统太贵,但是后来他看到了价值觉得好,就支持我去搞这个系统。
  
 HR的地位,来源于自己创造的价值。
  
 我的职业生涯就从那一刻发生了转向,开始去做比较专业的HR工作,我认为这是HR道路上最好的职业,它可以接触到HR所有的模块,而且很容易切入到HR的专业性。
  
 因为这个原因呢,我很快从网管开始做HR系统,后来成为这个HR系统的经理,很快成为HR副总监,一年后升为HR总监。在总监的位置上一直呆了六年了,一直待到2010年。
  
 因此我前后在这家公司呆了十一年,这个也是我的第二份工作,今天来看这个十一年是有点长了,但当时没有意识到有那么长,然后在2010年的我就去了渣打银行。
  
 ▼
  
 目前为止,一共去了四家公司:中科院、贝尔、渣打和复星。我讲一下三次跳槽的想法吧。
  
 第一次跳槽是最简单的,大学毕业工作了两三年,想去外企发展更好一点,那个年代也很流行去外企,就这样去了贝尔。
  
 第二次做了这么久离开去渣打,其实当时也纠结了很久,原因主要有三点:
  
 (1)行业的发展,通讯行业正在走下坡路;
  
 (2)我们通常知道外企的玻璃天花板,也没往上发展;
  
 (3)当时我的博士学位也读完了。
  
 基于这三个原因,就跳槽了。当时有很多的机会,有很多的offer,如华为、腾讯,还有央企、要上市的民营企业等。选择的时候,外地的就不考虑,所以就没有去华为和腾讯,最后考虑到上海是未来的金融中心,就选择去了渣打。
  
 第三次呢,就是来到复星,这个纠结了更长时间。大家可以看到我最早是在事业单位,然后去了一个类似国企然后变成合资,后来又去了纯外企,我基本上经历过了央企、国企、外企,唯独没有经历过的就是民营企业,这个是我想去民营企业的第一个原因。
  
 第二个原因是,所有外企,都是在全球范围在华的分支机构,授权和体系都是不一样的,如果你想在外企做很多的改变,你要去影响的人是很多的,他们也不希望你做太多的改变。
  
 因此在外企,更多的是做一个执行者。就像渣打,它就像一个很规范、很完整的房子,你需要做的可能就是把里面的装修改一改,如换一个风格的油画等。可是你到了民企,这个房子可能就还在建造的过程中,你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,你有很多的机会去设计,去实施你的想法和抱负,这个是我觉得外企和民企最大的不一样。
  
 如果你不准备一直在这家公司干的话,建议你在这个公司干的最佳时间是三到七年。不要再超过这个时间,要不然你可能就是在重复同样的事情很多年;但是也不要短于三年,因为少于三年你无法了解这个行业,也比较遗憾。
  
 我的原则是做一个HR,应该去了解不同的行业,这个对于你是有价值的。这个是我从阿尔法特到渣打特别深的感触,在阿尔法特强调的是创新、技术和快速响应;而到了渣打,强调的是保守和风险控制。
  
 因此,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,对人的要求和培养方式是不一样的。
  
 ▼
  
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,HR如何去打造自己的职业道路和能力呢?
  
 首先,HR是一个不分行业和性质都需要的普适性的职业,正因为是普适性的职业,HR都有三个不同的阶段:
  
 第一个阶段:成为HR行业的专家。我们说专家就是做事快一点、效率高一点嘛,成为专家的条件是你对HR的选用育留非常了解,而且有各模块的操作技巧,这个时候你跨越的行业越多,对你的专业度的提升是越有好处的。一般花十年不到的时间可以完全具备,因为十年时间里你可以工作两到三家公司,专业度应该已经没问题了。
  
 第二个阶段:成为业务伙伴。成为业务伙伴的要求是对行业要有深度的理解,所谓深度理解是说你要变得跟业务部门一样,要能够用他们的语言跟业务部门沟通,了解这个行业未来趋势、困境和痛点,知道如何帮助业务成长,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痛苦和问题。到了这个阶段你的职业生涯就上了一个台阶了,基本就上是HRD了,无法说只是HR专家,就能成为为D的。
  
 第三个阶段:成为业务的一部分。我认为HR在职业发展上还有第三个阶段,就是你已经真正让公司认识到无论什么事情都是由人做出来的。做事之前,先把人要安排好,人是最重要的,重要到什么程度呢?有人就有business,没有人就没有business。
  
 你能够让老板认同到人是他们唯一最重要资产,这个时候你的人就成了业务的一部分了,而不仅是业务伙伴而已了。你能够影响到业务政策的制定,能够影响到业务的真正实现,这个时候你的地位就很重要也很高了。
  
 能够让老板真正意识到人才是一把手的工程,让老板能够意识到他的主要责任就跟你一起去找到、评估和培养好的人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,我想这是一个好HR的第三个境界。
  
 第三个话题,说说从外企到民企,我在心路历程上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:
  
 其实我也没想过自己会从外企到民企,之所以会有这个变化,是因为刚才讲的原因:一个更大的舞台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。
  
 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是追求职业化水平是没有必要到民企的,以我来复星这段时间的感受,民营企业不是需要你的职业化,民营企业知道自己很不完善,所以你过来不是来挑毛病、找不足的,这个是非常没必要的,它非常知道它的不足,所以希望你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。
  
 到民营企业最大的挑战: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过来的?
  
 我来复星之前也跟很多民营企业的朋友聊过,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是持什么样的心态:如果你是想去做事情,那么OK,你可以去。尤其是要避免,一般外企来的肯定会比别人显得专业,无论是讲话、邮件还是报告,但是千万不要把这个作为你的一个资本。因为民营企业的老板最重要的就是结果,如果你没有结果,谈什么都是没有用的。
  
 我非常认同复星集团郭广昌郭总的一句话:我们复星需要什么样的人呢?我们最需要的是有企业家精神、年轻、肯学习的人,我们不要怨妇。
  
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▼
  
 关于企业家精神,我总结了四个特点:
  
 (1)千万不能抱怨。任何从外企到民企的人有足够的理由去抱怨,你可能会发现有很多让你失望的地方。但是如果是企业家的心态,你就会想到:哇,这里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让我去施展和改造。
  
 举个例子,复星是一个很追求结果导向的公司,最重要的就是给大家结果。当你学会这一点后,你会发现可以做很不一样的事情。
  
 (2)学习。我觉得这点也是符合我自己的目标。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学习的人,如果你也喜欢学习,那你一定要去民企。很多人说,民企老板是一天三个想法啊,为什么会有三个想法?是因为他不停地吸收新的东西、不停地调整战略方向、不停地调整做事方式。
  
 如果你的学习跟不上那就很麻烦,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还是有激情,愿意去做事情,那么去到一个民营企业,绝对是来对了地方。
  
 (3)创造力、创新。民企里没有太多的规章制度和条条框框,即使有制度,你也可以打破,只要你的理由足够强,就可以去改变很多东西,这个就是创新。很多民营老板都说,不能走寻常路,要善于去变通。中国民营经济为什么很强大,就是他们的观点就是:只要法律不禁止我们就去做;而外企的观点是:只做法律允许做的事情。
  
 这个背后就是创新,一个是就在框框里做,一个是我们就要突破体制、突破制度去做事情,这是不一样的方法。
  
 当然创新,并不代表让你去做违法的事情,这肯定是不行的。创新指的是在没人走过的道路上,你可以走出一条路出来。有一句话叫“方法总比困难多”,在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人看来,总能找出一堆的困难。你的创新能力怎么样,会决定你在一个民营企业,是不是生存得很好。
  
 (4)担当。我们知道在外企,reportline很重要,reportline不同你们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,很多时候你的report line会来保护你,你可以把这个事情推给别人等等。但是在民营企业最讨厌的就是这个推诿,你应该学会说一句话:任何事情在我这里就结束了。也就是说你要敢于担当。
  
 民营老板很有意思,你承担的责任也大,给你的报酬越大,如果你把你的职责划得很清楚,那不是民营企业的风格。
  
 民营企业其实是没有边界的概念,只要你敢于担当、承担更多的责任,你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大;相反,如果任何事情你要先问这个是不是我的事情、这事情该谁做、为什么他们不做,如果你是这种风格,建议你就不要去民企。
  
 这是我总结的四点。
  
 我把这四点,用四个成语表达:“永不抱怨”、“坚持学习”、“勇于创新”、和“敢于担当”。我认为具备这四点的人可以去民营企业,这也是我从外企到民企最大的感受。在外企,我们追求的是职业化的能力:职业化的沟通、书写、开会、着装、谈吐等等;而到了民营企业,谈的是企业家精神。
  
 - End -

3. 你知道民企和外企哪一个更好吗?


你知道民企和外企哪一个更好吗?

4. 民企和外企哪个更好呢?


5. 外企,国企,民企,哪个好?

  外企的特点是管理严格,工资高,水平提升快,得到锻炼的机会多,快节奏的生活……
  私企的特点是容易锻炼出综合管理水平或综合技能,工作劳累时间长,去来自由跳巢容易……
  国企只有应届生才有机会进,工资不高但稳定,年轻时清贫,老来享福,只要你为企业作出了贡献,企业不会忘记你,身体不行了,劳动力差了,企业会想办法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,企业还是你的家,即使退休了,还可以享受一定的福利。


  做人的三大要素……诚信、敬业和沟通。

  做人的第一要素是诚信
 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
  诚信也是人类整个道德体系的基石
  诚信是道路,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;诚信是智慧,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;诚信是成功,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;诚信是财富的种子,只要你诚心种下,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。

  就业的第一要素是敬业
  中华民族历来有“敬业乐群”、“忠于职守”的传统,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。早在春秋时期,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、刻苦,为事业尽心尽力。
  古往今来,事业上有所成就者,大凡离不开两条: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。这两条的有机结合,即为敬业精神。
  孟子说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智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意思是,干一番事业,必定要呕心沥血,意志坚强,甘于吃苦,勇于奉献,才能有所成就。用现代的话来讲,就是要有敬业精神。
  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、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,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。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。低层次的即功利目的的敬业,由外在压力产生;高层次的即发自内心的敬业,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。   
  具体地说,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,树立主人翁责任感、事业心,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;培养认真踏实、恪尽职守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;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,成为行家里手,被社会所容纳,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,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。

  生活的第一要素是沟通
  沟通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,生活中有朋友关系、亲戚关系、邻居关系、夫妻关系、父母关系、子女关系等;工作中有上级、同级、下级等各种关系,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要做到下级安心、上级放心、同级热心、内外齐心。
  广义上的沟通,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,运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,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矛盾关系,促使矛盾朝着目标方向转化的一种创造性活动。
  沟通的个人特质
  1.积极沟通。重视且乐于沟通,愿意与人建立联系;在遇到沟通障碍时,能够以积极心态和不懈的努力对待冲突和矛盾,而不是强权或回避。
  2.换位思考。能够打破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,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,体察对方感受,促进相互理解。
  3.及时反馈。重视信息的分享,用心倾听各方的意见,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回应。
  4.机制保证。能够有意识地在组织中搭建沟通平台,通过机制建设确保沟通渠道的顺畅。

外企,国企,民企,哪个好?

6. 国企,民企,外企,哪个更适合你

国企、外企、私企,到底哪个适合我?之国企篇

7. 国企,外企,私企你会选择哪一个 ?

你转眼间自己竟然已经毕业了七年,从刚开始那个懵懂无知,单纯的小女孩转眼已经在职场能够如鱼得水,回想自己的这个经历心里还是挺有感触的。
  
 2008年从国家211重点大学毕业,所学的专业很冷门,当地的人才市场自己也跑了好几趟,但是投出去的简历都是石沉大海。转而我向51Job,智联招聘等比较著名的网上招聘平台去找工作。没有工作经验,没有人脉,没有家庭背景,但是我还是找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。一家培训机构的前台,月薪1800元。三个月后因为我表现出色,内部转岗成为个课程助教。半年过后我成功借助这个工作经验,跳槽到一家中等规模的制造型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,月薪4000元,并且自己买了汽车,开车上班。也就是我毕业大半年之后,我的岗位从一个小前台调整到总经理助理,月薪4000元。这在2008年,在整个经济形势都比较低迷的环境下,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,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收入了。
  
 回想起当初那段经历,自己是进步最快的,也学到了很多知识。但是我的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我,我不愿意在私企做一辈子,我想有更好的发展,我想去外企。在当时的我心目中,外企才应该是我最终的归宿。那里有完善的福利制度,有公开透明的晋升制度,有优良的企业文化,甚至那边的饭菜都比在私企的香。所以当一家法国企业的人事通知我去面试的时候,我既兴奋又紧张。我匆匆忙忙地准备着我的面试,心里却是在害怕。差不多一年私企的生活,我早已经将大部分的英语还给老师了。也许是我内心真的十分渴望去外企,也许我已经开始厌倦私企的人事混乱,所以我开出的薪资是3000元,这远远低于我在私企的收入。虽然面试不是很顺利,但是也许他们看中了我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,我还是被录取了。
  
 刚刚进入外企的我既兴奋又紧张,虽然我只是从事着最基本的部门助理的职位,但是我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。原本我一直引以为豪的英语现在却成了我职场的瓶颈。我有时候甚至都听不懂我的老大在说什么,虽然我每天上下班都在听英语,但是却远水解不了近火。而且我的直系领导也因为语言的问题,对我有所不满,我感到从所未有的失落。当每天吃着看似精美却千篇一律的饭菜,再加上冷淡的人际关系,突然觉得外企也不过如此。
  
 而过了一段时间,我遇到了职场女性都会遇到的问题,怀孕。怀孕初期的强烈反应,加上路途的遥远,我犹豫了三天,终还是放弃了这份我曾经梦寐以求的好工作。
  
 一年半后,重新整装待发的我又一次踏入社会,这对于我来说,陌生而有点恐惧。因为,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,以前的两份工作没有任何连续性,而且我离开办公室太久了。但是,我想上天还是很眷顾我的,我找到了一份国企的工作,当然是最基层的,这还要归功于我在大学期间考取的一大堆证书。现在,工作都已经熟悉,也找到了三两志趣相投的朋友。
  
 在经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,我自己想谈谈一些心得吧,说不定可以给初入职场的你一些帮助:
  
 1.私企常常是一个萝卜多个坑,你可能要做人事,同时还要兼顾财务、行政,工作很多很杂。因为在老板眼中,资本利益要最大化。同时除了基本的保险,一般私企对于员工福利、企业文化、团队建设都比较忽视。但是,在私企却可以给足你足够的发展空间,只要你用心努力工作,你会发现,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是很优秀的。
  
 2.外企常常是定人定岗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,薪资普遍比私企开的高一点,而且除了薪资还有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和在线学习,而且普遍工作环境不错,职场晋升相对公开透明。但是,外企有个问题,就是竞争会比私企激烈。而且随着现在有些外企从中国的搬离,存在着失业的危险。
  
 3.国企呢,怎么说呢。是个非常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地方,需要比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忍耐能力,因为有时候除了做事,还要和各种职能部门保持良好的互动。工作环境稳定,常规不太会无缘故的开除人,除了你工作的实在太差。但是,如果一个人心中对自己职场有很多期待,其实不是适合国企工作。
  
 我觉得,无论你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,都不要被温水煮青蛙。该学的语言还是需要学习,该考的证书还是要考。而且最好在你第一份工作的时候,就能够确定好你自己的职场方向和定位,同时无论如何跳槽,都要保持职场工作的连续性。同时,对于职场女性,不可避免会遭遇职场的不公平,你会因为怀孕、生孩子错失很多良机,但是这没有任何解决的方法。有时候这就需要你有所偏移,家庭或事业,有时候会逼着你舍弃。
  
 啰嗦的说了这么多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。

国企,外企,私企你会选择哪一个 ?

8. 国企、私企和外企,你会如何选择?

涉及到职业、行业、公司的选择,都是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答案,怎么选关键看你想要什么。 

首先简单说下国企、外企和民企的区别。国企一般相对工作压力没那么大,较为轻松,外企的工作强度比国企高,而民企可能是工作强度最大的。举个例子,图书出版的新华集团就是国企,做的是图书,相对稳定轻松,外企则是沃尔玛、麦德龙之类的,有KPI,而民企则是腾讯、阿里。一看这些公司的名字,工作强度就不言而喻了。 

在国企因为受限于大环境,除非你有人脉关系,那么才会得到较好的晋升与发展,民企可能福利待遇没国企那么完善,但是如果你够有本事,绝对有你发挥的空间的,而外企就介于这两者之间。 
其实企业的性质并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行业,看企业的行业地位。外企中也有失败的例子,很多行业的外企倒闭和裁员的非常多。国企也有很差的,每年各地国企倒闭的至少有几千家。 

所以如果你想要追求个人发展,不妨就到大的民企去,如果你想安稳度日,把时间花在8小时外,提升自己生命的广度,那么就把到轻松的国企去。
作者:林小白,有书智库领读达人/多平台认证讲师,新浪微博@Nicole林小白,公众号:林小白向上管理(ID:living4ever)。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
推荐阅读